:::
- 期別
- 1998-031-3-0299-0304
- 作者
- 黃鈺嘉、吳松鎮、曾青雲、李世昌、楊德威、張秀鑾
- 關鍵字
- 荷蘭牛、併蹄症、坡菲林症、單譜症、尿核?單磷酸鹽合成?缺失症、牛淋巴球黏力缺失症。/k
- 摘要
- 應用美國荷蘭牛協會提供的 12,920 筆遺傳缺陷檢測資料,分析本省近 20 年來(民國 64 年 1 月至 84 年 7 月)進口的美國冷凍精液公牛系譜。結果發現雖然有一頭公牛的父親及 13 頭公牛的外祖父有併蹄症的基因,但所有的公牛本身並未檢測出併蹄症(Mule-foot)或坡菲林症(Porphyria)基因。單譜症(Deficiency of Urid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,直譯為尿核單磷酸鹽合成缺失症,國際上簡稱為 DUMPS)部分,亦僅有一頭公牛(簡名 SEGIS)的精液輸入,其進口期間在民國 74 年至 76 年間,共引進了 4,000 劑量,但是不論以檢測個體計算(1/341)或劑量加權計算(4,000/409,467)其雜合型(DP)頻率均小於 1%。牛淋巴球黏力缺失症(Bovine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,國際上簡稱為 BLAD)的致死基因是目前所知散佈最普遍的乳牛遺傳缺陷基因,在 457 頭已檢測公牛當中,有 43 頭是雜合型(BL),佔 9.4%。如以進口精液劑量作計算,有 53,642 劑量為雜合型(BL)公牛精液,而總檢測公牛精液量為 502,752 劑,其雜合型(BL)頻率為 10.7%。如以年期來檢視其雜合型頻率:民國 70 年以前為 16.75%,71 年至 75 年為 29.7%,76 年至 80 年為 19.4%,81 年至 84 年為 5.8%。由於美國冷凍精液在過去佔有本省 80% 以上的市場,利用美國荷蘭牛協會提供的檢測資料,可快速追蹤可疑的雜合型公、母牛,配合本地自留小公牛的分生檢測,將可迅速降低乳牛族群中有害遺傳基因的頻率。
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