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- 期別
- 2004-037-2-0153-0161
- 作者
- 王紓愍、陳嘉昇、陳文、顏素芬
- 關鍵字
- 狼尾草、水溶性碳水化合物、氣象因子、割期。
- 摘要
- 本研究以種植於彰化、恆春及花蓮三地區之狼尾草台畜草二號,進行二週年連續刈割之不同割期試驗,探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(Water-soluble carbohydrates, WSC)含量變化情形與影響因子,供狼尾草收穫及青貯調製參考。WSC含量於彰化、恆春、花蓮三地區的週年變動情形類似,花蓮地區之季節差異較大,恆春地區的季節差異較小。三地區之高、低點出現時間稍有差異,但均以夏、秋季之含量較春、冬季為高。割期影響方面,中等割期者之WSC含量較高,較嫩或較老割期者含量較低。葉部與莖部之WSC含量變化趨勢與全株相似,但莖部含量高且變動幅度大;葉部的含量相對地較低,變動幅度也較小。變方成分分析結果顯示,季節之變方成分占總變方之比例高於地區與割期,但因三地區之環境條件差異大,交感效應亦高。本試驗進一步以氣象資料及收穫時之株高對WSC含量進行迴歸分析。花蓮地區之分析結果,以有效積溫為單一變數進行迴歸,直線迴歸式之決定係數(R2)為0.40,但二次多項式之R2顯著提高至0.63,顯示有效積溫與WSC含量變化有密切關係,但其關係為非線性。有效積溫之外再聯合收穫前三日總日射量與株高二因子,則迴歸式之R2可提高至0.81。恆春地區的分析結果與花蓮相似,但迴歸式之R2較低。
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