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- 期別
- 2004-037-3-0239-0256
- 作者
- 蕭素碧、許進德
- 關鍵字
- 尼羅草、牧草產量、品質、性狀指標。
- 摘要
- 本試驗以尼羅草 (Acroceras macrum) AC14、AC15、AC26 及AC30等四個品系為材料,於春、夏及秋等三個季節調查,每季從生長14天開始,每週調查一次,調查農藝性狀包括鮮葉數、乾葉數、乾葉高、最上葉領高度、株高、乾葉率、劍葉長度、第二劍葉長度、乾物率、劍葉葉面積、整枝葉面積、莖徑、分蘗數、每穴擴展面積、各節節長、葉/莖及鮮草重等,並分析粗蛋白質 (CP)、酸洗 (ADF) 及中洗 (NDF) 纖維及相對飼養值 (RFV) 等牧草品質,目的在探討上述農藝性狀何者可當產量及品質之直接指標。結果乾物產量 (DMW) 及品質等於不同季節、割期及品系間皆表現極顯著的差異,且同時受到季節 ×割期、季節 ×品系、割期 ×品系、割期 ×品系 ×季節等交感作用的影響。DMW於品系間以AC15及AC30最高,分別為5.84及5.82公噸/公頃/割次,CP以AC30最高, ADF及NDF以 AC15最高, AC30居中,RFV以AC14最高,其次AC30,由上知AC30具高的DMW及CP,中等量的ADF、NDF及RFV,此結果顯示牧草選育可同時選到高產及高品質的品系。而DMW以夏季最高,CP及 RFV以春季最高,ADF及 NDF以春季最低,顯示春季草具較優的品質。此外,DMW隨著生長而增加,CP及RFV則隨著割期的延後而下降,ADF及NDF亦隨生長而增加,如生長56天DMW平均6.21公噸/公頃/割次,CP 9.2%,ADF 36.6%及NDF 61.3%, RFV 118,但若提前到生長42天及49天採收,DMW仍低,但品質卻明顯地高,若延遲至63天後採收,DMW雖提高, CP及 RFV則明顯下降,ADF及NDF明顯增加,故為維持高品質且產量合乎經濟收益,建議生長56天左右應是適合的割期。此外,農藝性狀中只有株高、最上葉領高度及第二至第九節間長等不論季節對DMW、CP、ADF、NDF及RFV等皆呈現一致且極顯著或顯著的相關。以逐步複迴歸分析全年結果,株高及植株擴展面積對DMW的貢獻量居第一及第二, ADF、NDF及RFV等品質則以最上葉領高度居主要貢獻量,其次為乾物率,至於CP則以葉/莖佔主要且顯著的貢獻量,其次為乾物率及株高,綜合上述對產量及品質的重要性狀,剔除間接性狀及考慮性狀的穩定性,建議以最上葉領高度當指標性狀,可以簡易且有效的預估尼羅草產量及品質。
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