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- 期別
- 1999-032-4-0343-0352
- 作者
- 王勝德、吳國欽、葉力子
- 關鍵字
- 鵝、繁殖性能、粗纖維、粗蛋白質、育成期、產蛋期。
- 摘要
- 本試驗旨在探討育成期飼糧粗纖維含量(10、15%)及產蛋期飼糧粗蛋白質含量(15、18%)對白中國鵝(White Chinese geese)及白羅曼鵝(White Roman geese)種母鵝初產之影響。15週齡時選取224隻(48♂、176♀),依體重平均分配至4個處理組(2品種×2粗纖維含量)、每處理4欄,每欄3♂、11♀;分別餵以含10或15% 粗纖維含量飼糧,以調查育成期(白中國鵝為15~32週齡,白羅曼鵝為15~40週齡)不同飼糧粗纖維含量對種母鵝初產之影響。俟各處理組產蛋率達5%後,再分為兩粗蛋白質含量之處理,每處理2欄,分別餵以15或18% 粗蛋白質含量飼糧,以比較產蛋期(白中國鵝為33~67週齡,白羅曼鵝為41~71週齡)不同粗蛋白質含量對種母鵝第一產蛋期產蛋性能之影響。
結果顯示,育成期飼糧粗纖維含量(10,15%)對兩品種種鵝育成期之體重及採食量變化、初產體重及初產日齡影響皆不顯著(P0.05),但全期而言,則以15% 粗纖維飼糧處理組有較低之飼料採食量。白中國鵝初產日齡較早(P0.05)、初產體重也較輕(P0.05)。
產蛋期飼糧粗蛋白質含量對兩品種種鵝產蛋期之體重及採食量變化、受精率、孵化率、平均每隻母鵝之產蛋數及出雛數影響皆不顯著(P0.05),僅白羅曼鵝18% 飼糧粗蛋白質處理組,其平均每隻母鵝出雛數顯著(P0.05)高於白中國鵝15及18% 飼糧粗蛋白質處理組。初產及結束體重、平均每隻母鵝之產蛋數及出雛數,皆以白中國鵝顯著(P0.05)較白羅曼鵝為低。白中國鵝之高峰產蛋率為25.04%、白羅曼鵝則為37.24%,分別在2月及3月達產蛋高峰。
回頂部